logo
登录 新用户?去 注册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logo
注册 已有帐户?去 登录

 

注册即视为同意 用户协议

您的帐号还未绑定手机,应国家法规对帐号实名的要求,请立即绑定手机
logo
创建新帐号 绑定已有帐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 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logo
找回密码 记起密码?去 登录

 

修改密码
 
登录成功,欢迎回来
它是疯狂的“麦克斯”,它叫做AirPods Max
斗室听澜 13609 2020.12.29

苹果在去年底发布的AirPods Pro无疑是近年最重磅的耳机产品,在AirPods之后苹果凭借AirPods Pro又一次引领了真无线耳机市场的风向。但苹果显然并不会仅满足于真无线耳机市场的领军地位,就像iPhone一样,既然AirPods产品线有了“Pro”那么当然也会有“Max”——于是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就见到了这款有史以来无论块头还是价格都很“Max”的苹果耳机:AirPods Max。

DSC_4715.jpg

设计:颈椎不可承受之精致

AirPods Max是我所使用过的最精致的头戴式耳机之一,即便不把比较对象局限于那些轻轻一掰就能听到塑料件吱吱嘎嘎呻吟的同类产品(说你呢索尼),就算是价格不菲的HiFi耳机,能在精致程度上与之抗衡的也得是诸如Ultrasone ED15或者铁三角某些限量品这种价格以万为计算单位的产品才行。

DSC_4727.jpg

这倒不是在说AirPods Max使用了CONNOLLY皮革、埃塞尔比亚小羊皮、稀有金属或者其它的什么奢华稀罕的物料与工艺,它的精致感是极为现代、简约、工业的:铝合金被雕琢成一整个连续而曼妙的曲面再施以细腻的喷砂,天线以注塑形式隐藏在左侧外壳底部;Apple Watch同款的数码表冠点缀在右侧外壳上方,提供恰到好处的按压段落与旋转阻尼;织物头带和耳垫将压力分布得极为平均,又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且易于拆换;抛光得闪亮的不锈钢头梁外面包裹着找不到合模线的液态硅胶……你能在AirPods Max一款产品上同时目睹包括iPhone、Apple Watch和HomePod在内多个苹果产品线的设计与工艺精髓。毫不夸张地说,AirPods Max代表了现阶段苹果产品制造工艺的顶点。

DSC_4726.jpg

再看一眼我那副生得颇有些歪瓜裂枣的AirPods Pro,我的脸上已经写满了嫌弃。

不过精致归精致,对于AirPods Max好不好看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显然不怎么统一。诸如穹网式头带和光秃秃的扁平外壳都与大众印象中的“头戴式耳机”形象格格不入,且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包括我也很难形容自己到底是“喜欢”还是“讨厌”它的模样,或许两者都不是,也或许两者兼有之。所以关于AirPods Max是不是一副漂亮耳机的问题我想留给你们各自解答,相比之下我更关心另一个问题:它戴起来舒服吗?

精致是有代价的,因为精致的材料大都有着较高的密度。苹果在AirPods Max上使用了相当高比例的铝合金甚至不锈钢构件,再加上它的外壳本就比WH-1000XM4等同类产品大上不少,这使得其重量达到了惊人的384.8g——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列举另外几款头戴式耳机的重量:

索尼WH-1000XM4,254g;

BOSE NC700,250g;

B&O Beoplay H9 3rd Gen,285g;

森海塞尔HD800S,330g。

对比主要竞品WH-1000XM4和NC700,AirPods Max超重了一半以上,甚至包括HD800S在内一些并非定位便携的HiFi耳机也比AirPods Max更轻。即便是以设计和质感闻名的B&O所推出的最新一代H9,也并未明显重过WH-1000XM4和NC700。

DSC_4724.jpg

感谢穹网头带,它将耳机的重量非常均匀地分布在了头顶,即便是这样一副近400g重的耳机也不会给头皮足以造成不适感的压力;感谢织物耳垫,虽然苹果为了让如此沉重的耳机也能牢固佩戴而把头梁内夹力度调校得偏高,却也因为柔软的织物耳垫使得我的脸颊不会被夹得生疼。

然而百密一疏的是,苹果似乎没有把打工人脆弱的颈椎计算在内。任你的压力分布设计得合理与否,其实对颈椎都没有任何区别,耳机的重量最终会一克不落地全部由颈椎来承担。超过竞品一倍半的重量意味着长时间佩戴会导致倍增的疲劳感,也意味着你沉浸在音乐中摇头晃脑时要抵抗更大的离心力,还意味着低头打游戏时须提防它因重力作用从头顶滑落。

取下AirPods Max,戴上WH-1000XM4,我感受到了摘下金箍般的轻松惬意。此刻我无比认同一个观点:塑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AirPods Max的设计硬伤还不只是亟需瘦身的重量,它的耳垫或者说耳罩部分设计也存在缺陷。AirPods Max拥有更大尺寸耳罩并不意味着更好的包裹性,因为它耳罩的中轴与头梁中轴相一致而非WH-1000XM4那样略有倾斜顺应耳廓造型,这使得AirPods Max耳罩后端的封闭性并不理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转头时,与转头方向相反一侧的耳罩会出现漏音导致该侧降噪耳压降低,不平衡的耳压则会令人产生眩晕般的不适感。

DSC_4731.jpg

当然这一问题不见得所有人都会遇到,比如下颌较宽的人也许就不会受此困扰。然而就我个人体验和接触到的部分用户反馈来看,此问题绝非个案甚至也可能并非少数。

怎么把这副硕大沉重的耳机收进包里也是颇令人头痛的难题。不同于在头梁臂设置了合页,能够沿z轴旋转折叠后大为紧凑的WH-1000XM4,AirPods Max仅能像NC700那样沿y轴旋转90度收缩一下收纳的厚度而已,这使得它的携行体积明显大于WH-1000XM4。又因为它的旋转方向与BOSE相同,挂在脖子上时朝向上方的是耳垫而非耳罩,美观度和舒适度也比WH-1000XM4差一些。

DSC_4737.jpg

然后再讲两个相对而言不算严重但也比较恼人的毛病:其一是较强的头梁内夹力使得折叠状态下的耳罩很容易硬碰硬地撞在一起,为了避免这精致的耳机破相每次取出或放回都不得不把手垫在中间;其二是这个随附的磁吸保护套何止没保护到头梁,它连耳罩部分都未必能保护周全,毕竟边缘还露着缝儿呐,放在包里的时候万一有钥匙之类的尖锐物体趁虚而入,结局可想而知。

DSC_4723.jpg

DSC_4719.jpg

总而言之,我能看出苹果对头戴式耳机的产品形态进行了深入思考,但作为苹果头戴式耳机处女作的AirPods Max在设计方面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严重拖累了整个产品的体验。

功能:唯有我能超越我自己

同AirPods Pro一样,AirPods Max在若干方面的功能体验都做到了最好且没有之一的水准。苹果在AirPods Max内容纳了总计达9颗麦克风,这不但是麦克风数量最多的苹果耳机,放眼整个耳机品类也可能是麦克风数量最多的产品。数目众多的麦克风配合苹果一向优秀的算法和性能强大的H1芯片,让一骑绝尘的麦克风抗风噪效果、通话质量以及通透模式(及环境音)品质又君临至头戴式耳机领域。

这里依旧选择WH-1000XM4作为比较对象。AirPods Max在有风环境下的风噪声明显小于WH-1000XM4,这使得其在有风环境中的主动降噪、通透模式以及通话体验都更占优势,即便风速较高的状况下这些功能依然可用,你甚至还可以在风中顺利地唤醒Siri。而且即便排除抗风噪性能上的优势,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AirPods Max通透到仿佛没有佩戴耳机一般的通透模式品质甚至比AirPods Pro还要强,其余那些环境音糟糕到像是从电话听筒里传出来的产品自然不可能是其对手。

无线延迟方面,搭载H1芯片的AirPods Max理所当然地与AirPods Pro一样都是苹果生态内延迟最低的无线耳机,如果把限定范围收缩到无线头戴式耳机那么它就是唯一的极低延迟产品。对于主流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乃至稍小众一点但延迟优化足够好的音乐游戏《Bang Dream!》,AirPods Max都能提供延迟几难察觉的出色体验,视频自然也是不在话下。当下AirPods Max就是苹果设备用户们可选的最佳视频游戏头戴式耳机(如果你不嫌它重的话),若未来有更多内容提供商加入对空间音频的支持,这一优势还会扩大。

DSC_4743.jpg

不过以上这些我们至少在AirPods Pro上就已经见识过了,这一次AirPods Max有带来什么新鲜东西么?

我认为AirPods Max的交互方式有了很大改良。因为不再局限于真无线耳机形态那委屈巴巴的体积,AirPods Max在右侧耳罩顶部安放了两个实体按键,其中常规按键负责在主动降噪和通透模式间切换,数码表冠用于调节音量、切歌、接打电话以及启动Siri。也就是说AirPods Pro一个压感键要实现的功能被分摊到了两个按键上,交互效率更高学习成本更低,并且增加了此前不能实现的音量控制和手动启动Siri,能够无极旋转的数码表冠还让便利的音量精确控制成为可能,不会出现减一格嫌声音小加一格又嫌吵的情况。无论是对比过去的AirPods们还是与采用触摸或纯传统按键控制的竞品们作比较,AirPods Max高效且低误操作率的交互体验都要人性化很多。

DSC_4725.jpg

但AirPods Max的体验也不是完美无瑕的,问题出在充电和低功耗待机上。尽管AirPods Max标注的输入规格是“五福一安”,但它还是配备了Lightning接口以及一条C to L线,不含充电头也不支持无线充电。所以你还需要额外为它准备一只PD充电头,对于手中电子产品要么使用USB-C接口要么可以无线充电的我来说还要专门给它留条Lightning充电线在桌面上。

DSC_4722.jpg

更令人恼火的是,AirPods Max放回磁吸保护套以后本应进入所谓的“超低能耗状态”,但事实上此时它的耗电量一点也不低,仅放置一个白天就能跑掉百分之十几的电量,本来充电就比别的产品麻烦,偏偏又不能关机节电。十来天的使用当中我已经遇到过不止一次耳机从保护套中取出却显示仅剩1%电量的情况,但愿这只是一个可以通过固件更新修复的bug吧。

降噪:是强是弱看场景

比较对象还是WH-1000XM4,对比场景包括办公室、商场、沿街步道和地铁等。AirPods Max对中频及高频噪声的削弱能力占优,对低频噪声的削弱能力则居于劣势。这样的结论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因为AirPods Pro在与其它主动降噪真无线耳机对比时也面临着类似的状况,说明苹果对两款产品的降噪强度取舍思路是一致的。

这使得AirPods Max在应对商场中鼎沸的人声、列车车厢中充斥的外放声聊天声小孩哭闹声、马路边汽车的鸣笛声时的噪音抑制效果较竞品更好一些,苹果店那种环境体验起来应该也不错。但对于轨道交通和飞机等交通工具自身所发出的“呜隆隆”的低频噪声以及空调声来说,AirPods Max的噪声抑制效果就要逊色些。

DSC_4738.jpg

再考虑到AirPods Max的耳压比WH-1000XM4稍高了一点,且存在前文所说的耳垫密闭性缺陷,至少对我而言,它的降噪体验相比WH-1000XM4尚有差距。当然,也正因为其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了体验的不一致,还不可以完全排除某些人真的如其所说在AirPods Max上体验到了完胜索尼BOSE的降噪效果之可能性——对于自己的头没能长成苹果的形状这一点,我仅能表示遗憾,至少WH-1000XM4没有给我这样的困扰。

音质:还不错,可关计算音频什么事

苹果无线耳机终于可以在音质上扬眉吐气一次了。

AirPods Max拥有迄今为止所有苹果无线耳机中最中正平衡自然的音色,也没有金属外壳封闭式头戴耳机常见的山洞音问题。甚至当我们将范围扩大至所有无线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它仍然是音色最自然的产品之一,相较之下WH-1000XM4的低频尽管较WH-1000XM3已经大为收敛,但仍然比AirPods Max要暖厚一些。更重要的是,因为空间限制不再如真无线耳机那般严格,这让AirPods Max拥有更强的供电与解码放大性能成为可能。不同于AirPods Pro那没吃饭一样的声音,AirPods Max的动态表现得到了极大提升,同音色一样放眼整个品类都是颇为优秀的水准。

DSC_4742.jpg

可惜的是,iPhone 12的蓝牙音质依旧在拖后腿。iPhone的蓝牙音质水准在各个品牌旗舰手机中只能算中游水准,仅能欺负一下一加小米,落后于三星vivo等。相对劣质的蓝牙音质表现令AirPods Max呈现出的密度偏低,高频略显干涩低频也有点松散过头。为了试探它的完全实力,我依然选择三星旗舰机作为测试平台,在连接到Galaxy S20Ultra后,AirPods Max的音质获得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虽然仍是AAC连接,但此时AirPods Max的密度和动态都得到了极明显的改观,线条感更加扎实,音色不再散碎,表现出了能量丰沛劲道音色健康的风貌。我本来给AirPods Max准备了一个颇为强悍的对手——价格还要贵出一千来块的拜雅Amiron Wireless Copper,然而硬素质出众的AirPods Max几乎不会吃亏,仅在细腻度上稍差一点,很难说这不是AirPods Max仅支持AAC而前者支持aptX编码导致的。

DSC_4747.jpg

不过Android设备终究无法成为AirPods Max的归宿,低延迟、电量显示和佩戴检测的失效令其体验下滑严重,更别提Android用户对耳机价位的平均接受度也很难达到苹果用户这么高。所以最终对它的音质评价还是应以iPhone为准,AirPods Max在iPhone 12上的音质表现依然是诸多无线头戴式耳机中的翘楚,但硬素质对比WH-1000XM4这种还算优秀的选手并无显著优势。iPad Pro上的情况能比iPhone好那么一点点,优势不大。

虽说配iPhone用怪委屈它的,但它的确是iPhone乃至其它苹果设备用户可选的最佳音质无线头戴耳机之一。

所以这跟媒体们反复提及的“计算音频”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要说的是,“计算音频”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自适应均衡功能也好,空间音频也罢,至少我们在AirPods Pro上就已经统统见识过了。苹果的“计算音频”与游戏耳机的虚拟环绕声以及nuraphone的声音定制功能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都是用算法模拟出的音效,主要的不同点在于AirPods Max(也包括AirPods Pro)能凭借H1芯片强大的算力统合数量众多的传感器并用更加高频次的计算回馈使音效的品质更具优势。

DSC_4741.jpg

至于它跟音质的关系,的确AirPods Max相当中正自然的音色少不了DSP和自适应均衡功能的功劳,甚至说计算音频对音色的贡献居功至伟也不是很夸张。但音效终究只是音效,要根本上提升耳机的音质还是要着眼硬件,不然芯片与功能都一致的AirPods Pro音质怎么就广受诟病呢?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再多聊几句空间音频,毕竟我写AirPods Pro评测那会儿此功能还远未上线。我们可以大致把空间音频功能拆解为两部分:其一是虚拟环绕声,这与那些自带声卡的游戏耳机提供的Dolby/DTS虚拟环绕声是同类功能,值得赞赏的是强大算力和算法加持下AirPods Max的虚拟环绕声效果比绝大多数其他产品更加自然,对音质的劣化程度也较小;另一部分相对新鲜一些,AirPod Pro/Max通过额外的传感器实现了对头部动作的跟踪,进而实现了虚拟声源方位的固定,即声音听起来总是自设备(iPhone、iPad、Apple TV等)的方向传来,但最早实现此功能的并非苹果,更早的是Dolby在两年前推出的耳机Dimension,虽说Dolby的这款产品口碑并不好,但作为先行者也算情有可原。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苹果宁愿砍掉,也不用不成熟的技术#

DSC_4740.jpg

所以说空间音频同音质也没什么关系,且不论眼下蓝牙尚未发展到可以传输5.1CH的地步,即便解决了内容支持的问题,它作为“音效”对音质的作用也只能是劣化。而目前提供支持杜比环绕声视频内容的平台大多也不会为大陆用户提供服务,可获取的相应内容仍较为匮乏。空间音频更像是一个“战未来”的功能,或许在相应内容及服务更加丰富的未来,它能在影音娱乐、增强现实乃至无障碍功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前面说的都是无线连接,苹果还为AirPods Max提供了有线连接的用法,你可以在官网购买一条279元的Lightning转3.5mm音频线,然后就可以在3.5mm模拟输出的设备山使用AirPods Max。

QQ截图20201229153218.jpg

但我建议你万万不要花这个冤枉钱。AirPods Max使用模拟输入的工作模式并非如其他耳机那样由输出设备直接驱动发声单元,而是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继续使用耳机内部的解码放大器件。这意味着AirPods Max无论连接两万五的钛菊还是一千块的小尾巴,声音都没什么显著区别,并且它在有线连接时的声音会比无线厚而混浊许多,也就是说音质还不如无线连接;必须信号必须经过内部模拟放大器件还意味着AirPods Max在没电的时候即便使用有线连接也是不能出声的,我记忆中上一款使用逻辑如此滑稽的耳机还是AKG N90Q。总而言之,有线连接的用法对于AirPods Max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更别相信“音质还有提升”这样的说法。

贵也许是我的问题,不好用只能是苹果的问题

在评测AirPods Pro时,我评价它“不值,但没得选”。没错,AirPods Pro糟糕的做工与凑凑合合的音质让我觉得1999块买它真的是挺亏,但除了性价比低以外它几乎不存在什么体验上的短板。也所以当某电商平台把价格砸到1500甚至1300以内之后,我非但不会拦着别人买还会大力推荐它,毕竟它唯一的硬伤就只是偏高的发售价而已。

至于AirPods Max,它4399元的价格比AirPods Pro还要夸张得多,很多人买手机都不会花这么多钱。可高昂的售价并不能成为我劝退它的原因,甚至AirPods Max优秀的做工、音质表现以及高效人性化的交互还让我觉得它本应配得上远高于竞品们的溢价。

DSC_4746.jpg

真正促使我劝退AirPods Max的原因,是它存在诸多体验上的硬伤。一如我在前文中所提到过的,AirPods Max严重超标的重量令颈椎格外辛苦,设计不够成熟的耳垫会导致耳压不平衡,头梁臂不能折叠令它的便携性低于竞品,“超低能耗状态”耗电高得离谱,充电又不是很方便……作为耳机玩家,我在HiFi耳机中都没见过屁事这么多的产品。

这些在竞品身上并不存在的问题,部分源自于苹果一以贯之的傲慢,如糟糕的充电与续航体验;部分可能是设计头戴式耳机经验不足导致的,如耳垫问题;部分则根本就是“方向错了”,如牺牲佩戴体验换取华而不实的精致感。

所以我已经将AirPods Max列入了2020年的劝退清单,并且哪怕它后续会迎来与AirPods Pro类似的价格跳水我也不会去推荐它。除非有一天苹果推出了AirPods Max的塑料轻量廉价版,或许才真的值得入手。

文章仅代表作者:斗室听澜 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0)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