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新用户?去 注册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logo
注册 已有帐户?去 登录

 

注册即视为同意 用户协议

您的帐号还未绑定手机,应国家法规对帐号实名的要求,请立即绑定手机
logo
创建新帐号 绑定已有帐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 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logo
找回密码 记起密码?去 登录

 

修改密码
 
登录成功,欢迎回来
霜刃初试的小米 10,助力开启高端市场新征程?
小啤 16406 2020.03.16

小米科技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未来三到五年只剩下三大手机厂商”的消失论,不过如同“2012 年世界末日”玛雅历法猜想一样,这些预言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撑。当然,小米手机一向以薄利多销著称,然而如此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模式,注定可以轻易被其它品牌厂商所模仿,导致小米如今仿佛深陷四面楚歌的困境。

数字系列作为小米的年度标杆级产品,一年一度的小米新旗舰并不是每一次都可以成功被消费者所青睐,而小米 10 系列作为小米十周年集大成之作,很自然地被寄予了厚望。

常规堆料之下,多了几分细腻感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小米 10 作为数字系列产品的走量担当,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由于小米 10 系列采用了双机型策略,因此小米 10 身上的光芒被定位更高阶的小米 10 Pro 有所掩盖。

img158313443064629.jpg

从定价信息可以了解到,小米 10 和小米 10 Pro 两款机型之间的起售价有着 1000 元的差距,在功能差异方面,小米 10 Pro 拥有更高屏幕峰值亮度、50 倍数码变焦、激光对焦传感器、更精准的屏幕色彩、外放声音更大、AG 磨砂工艺后盖、50W 有线快充等,当然小米10 Pro 起售版本存储为 256GB了,而小米 10 则是 128GB 起步,这就意味着两款机型同样的 256GB 存储版本之间差价仅有 700 元。

1584357074(1).jpg

这样看来,小米 10 Pro 更符合年度旗舰的称号,然而小米 10 在硬件上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的,两部机型在机身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小米 10 的电池容量达到了 4780mAh,而小米 10 Pro 的电池容量为 4500mAh。当然,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两款机型硬件配置不尽相同,配置更强劲的机型会相应地挤压了大电池的容积。由于两款机型在后盖的工艺上,小米 10 Pro 加入了 AG 磨砂工艺,因此可以营造出一种细腻的磨砂触感,相比小米 10 的普通亮面玻璃,AG 磨砂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滑和减少指纹残留的优势。

在相机方面,小米 10 Pro 后置四颗摄像头的成像均有着更大的优势,除了一亿像素的主摄镜片组数量不同以外,小米 10 Pro 的其它三颗后置摄像头组合也显然比小米 10 更显“豪华”,而且前者还具备激光对焦系统。小米 10 的 10 倍变焦基本就是靠主摄完成的,而小米 10 Pro 是依靠三颗摄像头协同工作,因此在部分焦段上其成像画质会更有保证,特别是长焦端的画质表现。

看完上述对比分析,依旧坚持选择小米 10 的理由就变得更清晰了,其存在的价值就是给消费者们提供了更低的购买门槛,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回来的。那么,少了“Pro”的小米 10 就不配拥有“旗舰”之名了?我不这样认为。

有别于 iPhone 近年推行的双机型策略,小米 10 系列并没有跟风采用不同尺寸屏幕区分机型的高低定位,因为在去年的小米 9 系列机型当中,小米 9 SE 在后期存在感变得越来越低,后者不仅屏幕小,性能与小米 9 也差了一大截,然而小米还是硬着头皮给这款机型赋予“小屏旗舰”的称号。

IMG_7939.jpg

小米 10 与小米 9 SE 截然不同 ,首先在 SoC 的选择方面,前者搭载了最新的骁龙 865 平台,选用了外挂式骁龙 X55 5G 双模基带,这完全是为了更好地拥抱 5G 时代而精心准备的。另外,为了带来更佳顺滑流畅的使用体验,小米 10 还配备了新一代 LPDDR5 内存和 UFS 3.0 机身存储, 让整机在数据的读写效率上得到更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小米 10 全系标配 90Hz 刷新率及 180Hz 采样率屏幕,从而在视觉和触控上给用户带来更顺滑的操作体验。

作为一个手持上代旗舰机型 Redmi K20 Pro 用户,自己可以明显感受到小米 10 整体的系统流畅性更胜一筹,特别在滑动桌面页的时候动画拖影会大幅度降低,而在运行《和平精英》这样的大型游戏时,小米 10 的启动加载效率更高,启动时间差可达到 3 秒左右。

IMG_7948.jpg

不过面对消费者质疑小米 10 系列为何不咬牙上 UFS 3.1 高速闪存的问题上,卢伟冰表示 UFS3.1 实际上就是在 UFS3.0 的基础下增加了 Write Turbo、Deep Sleep、HPB 三个功能,可考虑到 HPB 功能成熟度还欠缺,因此才没有冒险采用。他还称,目前小米 10 机身上搭载的 UFS3.0 是“开挂版”,支持 Write Turbo 写增强技术,因此可以带来最高 730MB/s 的写入速度。话虽这么说,可是在面对越来越新多机型搭载 UFS 3.1 闪存的情况下,小米 10 的 UFS3.0 很容易沦为竞争对手进行诟病的弱点。

相比较于 UFS 3.0 和 UFS 3.1 高速闪存的性能差距,我觉得屏幕刷新率的高低才是提升系统流畅性的根本,即使搭配了 UFS 3.1 高速闪存,可一旦屏幕刷新率故步自封地坚守在 60Hz,那么我肯定会更偏向于选购或推荐有更高刷新率屏幕的机型。小米 10 没有采用 UFS 3.1 高速闪存确实有遗憾,不过庆幸这是一部配备了 90Hz 刷新率屏幕机型。

IMG_7975.jpg

有了上述硬件组合,以及不拖累硬件的软件优化能力,小米 10 在上手《和平精英》、《王者荣耀》、《QQ飞车》三款主流游戏及新大型游戏《风云岛行动》时,均可以在最高画质下流畅运行,其它中小型游戏更不在话下。不过考虑到长时间游戏时,手机难免会出现机身发热导致的处理器降频情况。

IMG_7995.jpg

实测发现,与小米 10 同步发布的冰封散热背夹搭配使用,可有效降低小米 10 因长时间游戏导致的机身发热情况,从而带来更稳定的游戏帧数表现。上手《和平精英》和《风云岛行动》这样大型手游时,开启背夹约两分钟左右,即可感受到手机机身温度的显著下降。在 25℃ 的室内环境下,在不使用背夹的情况下运行《和平精英》娱乐模式(空降骑兵)的实测机身背面温度为 36.7℃,使用冰封散热背夹之后机身背面温度可以降至 30 ℃ 左右。由于最大功率也不过 10W,因此普通的移动电源即可为其供电。在冰封散热背夹摘下空置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看到冰封散热背夹内衬出现了冷凝水。只是背夹风扇转动时会带来余震,还有风扇会对占据机身背面一定的空间,对握持体验产生负面影响。

IMG_7989.jpg

在使用背夹的时候,为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需要摘下手机壳。另外,由于冰封散热背夹本身采用有线供电方案,因此在使用该配件时需要拖着一条供电线,一旦手机与背夹都需要同时接电源线的时候,意味着该组合需要同时接着两条电源线,略显累赘。值得欣慰的是,冰封散热背夹采用了支持正反插拔的 USB Type-C 数据口。

IMG_7992.jpg

当然,系统流畅性只是旗舰机型最基础的条件,为了实现全局的高速网络体验,除了具备 SA、NSA 双模 5G 以外,小米 10 全面适配了 Wi-Fi 6,保证了室内环境下也尽可能地享受到更高速和稳定的网络。当然,想要真正地享受高速的 Wi-Fi 6 上网体验,还需要为家里购置一款支持 Wi-Fi 6 标准的新路由器,因此小米特意在小米 10 发布会当天一同发布了小米 AX3600 Wi-Fi6 路由器,不要以为这样就完事了,你还需要为其开通高昂的千兆光纤宽带,才可以真正实现对外网更高速的上网。因此,我暂时还没有足够条件使用小米 10 完整地感受 Wi-Fi 6 的魅力。当然,对于家里设备较多的用户而言,Wi-Fi 6 的 OFDMA 和发射波束成形等特性,有效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延时,可缓解数十台设备同时并发所带来的网络堵塞。

IMG_7977.jpg

在我看来,无论是 5G 网络制式,还是 Wi-Fi 6,这两项技术均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普及,不过它们为未来部署物联网有着积极且关键的作用,而小米 10 作为最新年度旗舰,必然需要对这些技术有所顾及。可以肯定,上述两种技术在未来均可以起到互补作用,而非竞争关系。

IMG_7979.jpg

屏幕作为手机最重要的输出元件,小米历经了 MIX 3 颇具争议的滑盖方案之后,小米 10 这次选用了更加谨慎的挖孔式主流显示屏,作为小米首款配备挖孔显示屏的旗舰手机,其搭载的 6.67 英寸屏幕最高峰值亮度为 1120nit,不过日常全局最高亮度控制在 800nit。相比较于 vivo X30 Pro 的超窄挖孔直径,小米 10 的挖孔直径相对中规中矩。也许是苦中作乐,我曾经看到有网友在讨论挖孔放置在上方左侧,还有右侧比较好?对于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因人而异,我个人更喜欢挖孔被放置在左侧,因为它对于机身的干扰会有所降低,例如横屏玩游戏时,左手拇指往往也会把该区域屏幕面积阻挡。

IMG_8016.jpg

IMG_8017.jpg

考虑到每个人的手型、使用习惯、使用场地的不同,为解决复杂的屏幕防误触问题,小米在设置里特别加入了“边缘防误触”功能,在这里分别提供了两个不同级别的防误触模式,用户甚至可以自定义防触控范围,从根本解决了曲面屏误触顾虑。在动态误触功能还未真正成熟的如今,自定义防误触功能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缓解方案。只是对于个别软件按钮被放置在屏幕边缘的情况,防误触曲面反而会造成一定的点触无效情况。在我看来,采用炫酷的曲面屏就意味着用户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误触或边缘触控无效的情况。

Screenshot_2020-03-12-17-05-32-324_com.android.settings_副本.jpg

事实上,小米早在 2016 年的小米 Note 2 机型上已经采用过曲面屏,当时甚至邀请了国内人气演员梁朝伟作为代言人,可最终这款机型却被同期发布会的小米 MIX 强大的魅力光芒所掩盖。这次小米 10 再次选用曲面屏,更多是从受到上游屏幕供应商和市场趋势所影响。不可否认,曲面屏除了容易造成误触以外,曲面屏确实在视觉上让机身看起来更薄,机身握感更贴合手掌,甚至整体的屏幕画面更生动立体。

IMG_8008.jpg

当然,这次小米 10 加入了 X 轴线性马达,可以实现 4ms 启停时间峰值振动量高达 3.1Gpp,通俗点说就是震感更强,振动收放更加迅速、利落。有了更好用的马达之后,它与小米 10 搭载的 MIUI 11 系统之间加入了更多的交互配合,例如每次指纹解锁之后都会伴随着柔和的振动,程序的滑动退出也加入了振动提醒,包括镜头切换也加入了震感,当然敲击虚拟键盘的时候也会有收放自如的输入震感,游戏中也能带来更细腻震感等,有了上述振动特性的加入,给小米 10 的 MIUI 11 赋予了更细腻的交互反馈。高级感,就是从这些细节中累积。

在充电方面,相比较小米 10 Pro 的 50W 极速闪充,小米 10 只搭载了 30W 疾速闪充,不过相比较于小米 9 的 27W 快充也有了一定的小进步。得益于小米 10 系列选用了类似 iPhone 那样的条形电池,因此低阻抗优势还带来更快的充电速度,配合官方标配的充电头,实测小米 10 的电池可以在 59 分钟从无电量状态直至充满。

需要知道,这次小米 10 标配的 30W 充电头支持 PD 充电协议,只是考虑到这是一款魔改 A 口实现的 PD 充电头,因此有必要对它的 PD 快充进行一场相对随意的兼容性测试。在兼容性方面,实测小米 10 充电头可以给息屏状态下的联想小新 Air 14 英寸 2020 款笔记本实现 19W 的充电功率,不过小米 10 这款充电头最高只有 30W 的充电功率远不及联想标配的 65W PD 充电器的充电效率;在使用小米 10 标配的 30W 充电头可以在为息屏状态下的一加手机 7 Pro 实现最高 14.8W 充电功率,使用一加标配的数据线反而无法达到这样的充电效率;除了对 PD 快充的兼容性以外,可以发现小米 10 搭配标配的 30W 充电头进行充电时,当充电比例达到 80% 以后,其充电电流会迅速降至 17W 左右,这种涓流充电方案是为了保护电池的健康。相较于小米 10 的 30W 充电头,显然小米 10 Pro 的 65W 充电头更受欢迎,毕竟两款充电头在体积相差不算悬殊的情况下,后者的充电功率实现了翻倍增长。

IMG_80415.jpg

为了满足市场对于快充头的需求,其实小米在小米 10 系列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新的 GaN 充电器(65W),这款小米 GaN 充电器拥有更小的体积,因此在这款充电头面前,小米 10 系列标配的充电头只能沦为小弟。当然,小米 10 本身还具备 30W 无线闪充和 10W 无线反充,实测使用 AirPods Pro 与小米 10 感受了一番 10W 无线反充体验,其反充体验倒是“杠杠的”,鉴于手机无线充电线圈的覆盖面积相对有限,因此反充功能对于设备之间的设备摆放位置精度要求稍高。

不过我觉得小米 10 的无线反充功能开启方式还挺隐蔽的,我也是找了好一阵子才找到该功能的开关闭方式。无线反充功能的具体开启步骤:打开控制中心——翻到第二页——找到“无线反充功能”,开启该功能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无线反充功能,当设备长时间未接收到充电设备时,该功能也会随之自动关闭。

IMG_8042.jpg

历经了十代的发展,小米对于手机硬件的堆砌和磨合已经做得相当熟练,而在小米 10 这款机型身上,可以看到更多是在细节上更细致的打磨,例如 MIUI 11 过渡动画效果的优化、横向线性马达带来更细腻震感、高品质音频 Hi-Res、P2i 防水、前后双感光等,这些都属于细节上的优化,给用户呈现出更细腻的使用体验,为小米数字系列机型赋予更沉甸甸的“高级感”。

虽然标配手机壳是小米数字系列近年一个不错的优良传统,不过相比较于之前,小米 10 的过硬的手机壳导致壳子电源键手感生涩,透过保护壳按动右侧音量键和电源键更费劲。不过作为一款 208 克的机型,手机壳的装配会额外增加重量,长时间拿着手腕更容易产生疲倦感。

IMG_7983.jpg

IMG_8007.jpg

除了标配的手机壳以外,小米还专门为小米 10 系列发布了镜面视窗保护套,这款看似真皮的保护壳,其实采用了环保 PU 制作而成, 通过右上角独特的半透明设计,让用户在不揭开皮套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地查询时间信息。整体而言,这款镜面视窗保护套的孔位还是拿捏得比较精准细致,只是由于屏幕透明位置选用了黑色作为底色,因此在环境光线较为强烈的室外,更难以透过外壳查看小米 10 的屏幕信息。

IMG_7986.jpg

IMG_8020.jpg

一亿像素四摄背后的喜与悲

当其它手机厂商还在为选用多少千万像素的后置主摄而发愁时,小米与三星最早在 2019 年 8 月份就高调地联合预热了全球首款一亿像素传感器 —— ISOCELL Bright HMX。小米 CC9 Pro 是首款搭载 ISOCELL Bright HMX 传感器的机型,随后三星 Galaxy S20 系列最高规格机型 Galaxy S20 Ultra 也搭载了这款“怪兽级”传感器。

1583908658(1).jpg

前有小米 CC9 Pro 的“试水”,后有三星年度机皇的采用,显然小米 10 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搭载这款 ISOCELL Bright HMX 传感器,当然一亿像素是可行性是建立在这款传感器拥有 1/1.33 英寸的大底子。实际上,在使用小米 10 拍摄一些背景较为复杂,被摄物与背景过于相似的物品时,偶尔会出现无法对焦的情况。

IMG_20200309_151905.jpg

IMG_20200309_152343.jpg

IMG_20200309_152643.jpg

IMG_20200309_152941.jpg

IMG_20200309_153433.jpg

IMG_20200309_162109.jpg

IMG_20200309_172319.jpg

IMG_20200309_172443.jpg

IMG_20200309_173837.jpg

IMG_20200312_114915.jpg

IMG_20200309_161322.jpg

IMG_20200309_162109.jpg

IMG_20200312_115832.jpg

IMG_20200314_180837.jpg

IMG_20200315_211022.jpg

小米 10 的一亿像素模式下,其照片生成时长比默认四合一的 2700 万像素略长,不过两个模式下均可实现 1 秒内在相册生成照片。一亿像素模式相比较默认的 2700 万像素,可以明显发现一亿像素的照片文件体积更大,不过文件容量大小差距只在 2MB 至 12MB 上下,这要得益于小米把图片格式替换为 HEIF 格式,该格式特性具备超高压缩比,其文件大小可以压缩到只有 JPEG 格式的 50%。

IMG_8005.jpg

在成像方面,一亿像素模式相比较默认的 2700 万像素,理论上主要差距就在于画面细节记录的多与少,通过两个模式下的样张放大对比可以发现,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一亿像素模式在细节的保留方面确实更突出,而四合一的 2700 万像素由于单个像素进光量更大,因此在弱光下可更有效地抑制噪点,而且细节差距会有所缩小。

未标题-7 拷贝.jpg

222231.jpg

777.jpg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米 10 系列主摄均为采用了一样的传感器,可小米 10 采用的是 7P 镜头,而小米 10 Pro 则为 8P 镜头,因此在成像画质上也许会有细微差异。另外,对于喜欢使用视频记录生活的用户而言,小米 10 系列最高支持的 8K ( 30fps)视频拍摄功能也不失为一个可以吸引人的卖点。

作为一款后置四摄机型,除了主摄以外,完全感受不到其余两颗 200 万像素的景深与微距镜头有参与 1× 至 10× 倍变焦这个区间的变焦工作,因此不得不怀疑这两颗摄像头存在着一定的凑数嫌疑。理论上,200 万像素的景深镜头是不直接参与成像工作的,它负责提供景深算法辅助。

IMG_20200309_151918.jpg

IMG_20200309_152211.jpg

IMG_20200309_152346.jpg

IMG_20200309_152647.jpg

IMG_20200309_153448.jpg

IMG_20200309_153959.jpg

IMG_20200309_162120.jpg

IMG_20200309_172238.jpg

IMG_20200309_172326.jpg

IMG_20200309_161327.jpg

IMG_20200309_172452.jpg

IMG_20200311_112724.jpg

IMG_20200312_115943.jpg

IMG_20200314_180856.jpg

IMG_20200315_211028.jpg

可以感受到小米 10 的主摄凭借 1/1.33 英寸的大底子,即使一颗摄像头包揽了1× 至 10× 区间的倍数码变焦,它在 1× 至 3× 这个变焦位置也能呈现出较好的成像表现,甚至不亚于市面上大部分 1000 多万像素的长焦镜头的成像表现,因为传感器尺寸的优势所在,其焦外虚化效果更显著。通过体验可以发现,1× 至 10× 区间的倍数码变焦主要以主摄为主,其它三颗镜头几乎不参与多倍变焦的成像工作。可是在这个都热衷于比拼后置摄像头数量的年代,后置摄像头数量太少确实不利于营销。

小米 9 的 16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曾经给我带来不错的印象,这次小米 10 重新配备了一颗 13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听起来似乎是一种“降级”,作为一颗拥 123° 的超大广角的镜头,其成像效果与我手上的 Redmi K20 Pro 比较接近。

IMG_20200309_151909.jpg

IMG_20200309_152206.jpg

IMG_20200309_162112.jpg

IMG_20200309_172322.jpg

IMG_20200312_114927.jpg

IMG_20200309_172447.jpg

IMG_20200309_173840.jpg

IMG_20200309_152351.jpg

IMG_20200309_152650.jpg

IMG_20200309_153440.jpg

IMG_20200314_180841.jpg

IMG_20200315_211025.jpg

可以肯定,超广角的成像质量无论是焦内解析度以及焦外自然过渡均不及主摄,其唯一优势就是更大的视野范围。另外,200 万像素的微距成像给我感觉就是为了凑数而生的,这颗摄像头的整体画质表现较差,由于传感器面积较小的缘故,可以发现其画面纯净度较逊色,认真观察可以发现整个画面的彩噪明显,日常我更愿意直接使用多倍混合变焦替代微距功能。

IMG_20200312_094720.jpg

IMG_20200312_115419.jpg

IMG_20200312_115701.jpg

IMG_20200314_174943.jpg

IMG_20200316_122020.jpg

对于前段时间热议的小米 10 系列“打快板”问题,我手上的这部小米 10 也存在晃动产生"哒哒哒"声音的情况,可是对于这次“异响”事件,我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首先需要了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手机防抖方案分为悬丝式、滚珠式、记忆金属式,考虑到 ISOCELL Bright HMX 这款产品体积本身较大缘故,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其体积,三星为其选用了滚珠式防抖,而碰巧这是一种工作噪音最明显的一种防抖方案。实际上,在手机上最早采用滚珠式防抖方案的机型为诺基亚的 Lumia 1020,当时诺基亚为了让部分耳朵“敏锐”的购机用户消除困惑,他们特意在包装里特意说明了机身晃动产生的声音是为了“防止照片模糊的声音”。

1583908814(1).jpg

防抖本身就是通过钟摆式机械稳定原理实现的,因此机械零件之间碰撞产生异响似乎也是情有可原。至于为何华为 Mate 30 Pro 的防抖组件可以做得相对静谧,正因为他们选用了记忆金属式 OIS 马达防抖方案,而非滚珠式方案,不过无论是哪种防抖方案,都难免会出现物理防抖组件产生的工作噪音,只是声音大小不一罢了。

151954756_1_20190114091432599.gif

7c1ed21b0ef41bd547683f3a58da81cb38db3dc1.gif

实际上,相信同样搭载了 ISOCELL Bright HMX 传感器的小米 CC9 Pro 和小米 MIX Alpha 也会存在快速晃动产生异情况,只是小米 10 本身是一款走量型人气机型,因此防抖组件声音才被广泛热议。考虑到小米 10 系列需要较大的晃动幅度和频率才能产生产生杂音,因此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日常使用中并不会造成太大困扰。也许在未来,这种所谓的防抖组件产生的“杂音”将会成为各大旗舰机型的标配。

创新高的定价,可以撑起小米的高端梦?

小米 10 常规机型的定价刷新了小米数字系列机型的新高,与其说小米为了营造高端定位而特意把价格提高,倒不如说受 5G 处理的基带、射频芯片、三星 ISOCELL Bright HMX 传感器等元器件,还有线下让利等因素,迫使小米 10 不得不提高定价策略。实际上,随着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新一代 5G 旗舰级产品,可以发现小米 10 的定价在同级别产品当中依旧有着出众的价格优势,甚至很多褒贬不一的网民称小米冲击高端又失败了。在小米生态链未完全牢固和其它更多不可替代功能被发掘之前,粗暴的低价策略仍旧是小米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IMG_8006.jpg

相比于以往的小米年度旗舰产品,小米 10 在影像方面有了更显著的进步,无论是硬件的选择和软件功能的研发都比以往有所加码,三星 ISOCELL Bright HMX 传感器作为移动传感器的第一阶梯产品,它的存在让小米 10 坐拥 1.08 亿像素的“美誉”,为线下提供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卖点。虽然在我看来,1.08 亿像素模式的噱头大于实用性,可是它的存在却可以让本来同质化就相对严重的手机市场增添一丝新意。另外,尽管这是一款拥有后置四摄的旗舰机型,可明显感受到 200 万像素的微距镜头和景深镜头存在比较明显的凑数嫌疑。

被成本掐住了命运的咽喉小米 10,并没有像小米 10 Pro 那样搭载一套更具诚意的后置摄像头组合,然而过少的后置摄像头数量也不利于营销,因此不得不加入了 1.08 亿像素(主摄) + 1300 万像素(超广角) + 200 万像素(微距) + 200 万像素(景深)这种奇怪搭配。总之,即使如此,小米 10 的整体成像还是有所保证的,不过千万不要对主摄以外的其它后置摄像头成像质量有过高的期望即可。

IMG_8004.jpg

无论是小米 10 还是小米 10 Pro,两款机型的性能都达到 Android 阵营金字塔阵营产品,只是如果你渴望获得更高屏幕峰值亮度、50 倍数码变焦、激光对焦传感器、更精准的屏幕色彩、外放声音更大、AG 磨砂工艺后盖、50W 有线快充等功能,那么你还需要额外再提高 1000 元预算才能从小米 10 Pro 身上有所领略。当然,如果以同样 256GB 的存储版本为基准,那么小米 10 和小米10 Pro 的 256GB 存储版本之间差价仅为 700 元。

在产品卖点上,小米 10 除了搭载了同样定位旗舰的骁龙 865 平台以外,前后双感光单元、红外遥控、双频 GPS、横向线性马达、多功能 NFC、小爱同学、90Hz 高刷新率屏幕等,有了上述功能特性的加持,一定程度上给这款产品带来更丰富的差异化体验,从而可以更全面地照顾各大消费者的喜好。当然,在有限的成本内尽可能堆料,本就是小米的强项之一。

提及缺点,小米 10 除了“打快板”这种在我眼里不算缺点的“小瑕疵”以外,由于其搭载了曲面屏的缘故,因此误触问题相比以往的非曲面屏手机有所突显,尽管小米推出了可自定义的“边缘防误触”功能,可是在日常使用中还是难免会出现误触或曲面屏两侧无法有效触发情况。考虑到每个人的手型、使用习惯、使用场地的不同,误触问题也许需要因人而异。不过可以肯定的,由于曲面屏特性,小米 10 基本无缘钢化贴膜,因此可以看到网上对于该机的贴膜种类都以软膜为主。虽然 5G 手机机身重量超 200 克已经成为常态,可是对于喜欢轻巧型机型的用户,208 克的小米 10 长期握在手里必然更容易产生疲劳感,一旦加了保护壳之后机身重量还会有所增加。当然,在部分搭载了 UFS 3.1 高速闪存旗舰机型面前,小米的 UFS 3.0 闪存也确实少了一丝可以叫嚣的底气。

尽管如此,有了 Redmi 和小米两个更清晰的双品牌战略之后,小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往的定价束缚情况,从而鼓起勇气发布了起售价高达 4999 元的小米 10 Pro。因此,我眼中的小米 10 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小米数字系列年度旗舰,而小米 10 Pro 则是小米在迈向高端路上的一个新尝试。

如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小米,低价位可以完全放手给同门师弟 Redmi 抢占和巩固市场,2020 年小米可以更加专注地放眼中高端市场,目前不少消费者似乎对小米 10 系列还挺买账的,身边不乏一些控诉小米 10 一如既往地“一机难求”的声音。

文章仅代表作者:小啤 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0)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