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登录 新用户?去 注册

 

忘记密码?

第三方登录
logo
注册 已有帐户?去 登录

 

注册即视为同意 用户协议

您的帐号还未绑定手机,应国家法规对帐号实名的要求,请立即绑定手机
logo
创建新帐号 绑定已有帐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 用户协议

忘记密码?

logo
找回密码 记起密码?去 登录

 

修改密码
 
登录成功,欢迎回来
要摆脱小众标签的final用A8000告诉各位:我们“方向对了”
斗室听澜 8043 2020.02.25

将LAB II视为本命的我这两年多来一直在期待final的新旗舰耳塞,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新款旗舰耳塞并不叫LAB III(据说LAB III可能是头戴式耳机)、亦不属于E或F系列,final开启了全新的产品序列“A”、并赋予这款耳塞与D8000和D8000 Pro相同的数字来彰显旗舰身份。

DSC_1736.jpg

DSC_1737.jpg

然而说实话,A8000的卖相让我觉得稍有些称不上它略霸气的名号和定位。A8000的造型乍看之下与B系列风格并无二致,甚至还可能产生少一个切面、工艺复杂度缩水的印象。事实上final为尽量减少胶水的使用和实现四腔室结构而在A8000上所采用的工艺精度并非B系列可比,然而对于向来擅长以金属材料打造出众产品质感的final耳机来说,A8000从外在看谈不上特别起眼——不过若是与同价位的其它产品较量颜值,A8000仍然是足够出挑的,略显吃亏的是A8000的不锈钢镜面外壳成色很难保持,这副样机在我拿到手前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却已经留下了不少划痕。

DSC_1757.jpg

DSC_1750.jpg

A8000内侧造型非常圆润光洁,final在设计A8000时没有采用定制公模的形状以减少接触面积,仅依靠若干支撑点来实现耳机的稳固佩戴,来改善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我不是很建议在使用A8000时把耳机全部塞进耳廓、紧贴在皮肤上,此时面板有些尖锐的边缘反而容易硌到耳廓(尤其是耳廓比较小的人群)。

配件部分同样满溢着实用主义的味道。收纳盒在B系列的硅胶盒子基础上增加了一层铝合金外壳,显著提升了抗压性能,内部的硅胶隔档还能避免左右单元互相碰撞,至少跟LAB II、Piano Forte系列随附的那只花架子黄铜盒比起来已经实用太多——但考虑到A8000的不锈钢外壳极易被刮花,我更建议A8000用户单独选购一个有隔档和绒衬的收纳盒来保护它,比如我自己常用的Dignis ARCA。

DSC_1744.jpg

DSC_1788.jpg

耳塞套还是广受好评的final TYPE E,与以往不同的是A8000附带了收纳耳塞套的半透明塑料盒,固定耳塞套的胶柱在盒身与盒盖上交错排列使空间利用更加紧凑。另外final还赠送了一只拥有专利设计的MMCX快拆夹子,利用杠杆原理令用户摆脱用手生拔MMCX插针的苦恼,也减少了拆卸中损坏插座的概率。

DSC_1741.jpg

DSC_1746.jpg

标配耳机线是final与润公社合作开发的镀银铜线,即玩家们口中的“京线”,这根线本身顺滑的音色和极漂亮的外表在玩家中均享有很好的口碑。此处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小细节,A8000这条线的插针与B1、F7200一样用黑红来表示左右,而A8000插座与外壳间的塑料绝缘层以同样的颜色标注,为用户省去了记忆左右声道的麻烦。

DSC_1747.jpg

对我这个LAB II用户来说,A8000整个产品的外在格调是素雅、质朴、讲求实用的。相比那些带有厚重、华美、古早气质,承袭前社长遗风的产品,A8000无疑内敛了很多。虽然跟其它品牌中高端竞品比较起来设计与质感仍旧是final的长项,简洁的设计也更加符合当下主流用户的审美,但对于部分老粉丝而言也许仍需要时间来习惯。

DSC_1738.jpg

DSC_1742.jpg

音质方面,A8000最吸引人的技术特点无疑是其纯铍振膜——这里的用词是“纯铍”而非“全铍”,区别于气相沉积工艺在PET膜上“镀铍”,A8000的确采用了纯铍材料,但并不表示整个振膜完全由铍制成(也未必有此必要,不同物理特性的材料制作振膜的不同部分以发挥各自优点是再常见不过的做法)。

940_ext_08_en_3.jpg

从镀铍到纯铍,铍材料近年开始作为卖点应用在耳机上的原因在于其低密度、高刚性、高传声速度的特点,而顺着这些关键词我们很容易脑补出铍振膜耳机应该具备明快锐利的音色。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铍材料风靡高端耳机起点的Focal Utopia恰恰是一副音色比较厚且密的耳机,在售的纯铍振膜耳机仅有A8000比较符合这一“刻板印象”。A8000的音色恰如你对铍振膜种种先入为主的猜想,它紧凑快速利落明亮开阔,但最令我挠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A8000的低频比较“难搞”,无论能量感还是质感都容易给人以乏味的初印象,既轻又浅存在感偏弱。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麻烦,但并非无解。首先A8000在不同驱动力的播放器上低频质感差距比较大,比如在SA700、SP2000和KANN CUBE上A8000的低频就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样貌——注意,SA700是三台播放器中音色最厚的一台,低频本应该较为出彩,实际表现却因为相对孱弱的驱动力而明显逊色于SP2000和KANN CUBE。

DSC_1758.jpg

然后在与@刘嘉明 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手上的A8000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煲机后音色产生了较为显著向好的变化。一般来说我不推荐长时间的刻意煲机,因为煲机能带来的变化是有规律(线条感弱化)且有限的,常有人夸大煲机的作用到脱胎换骨的程度,更有甚者将之作为劣质DIY产品或假货拖延退货时间的借口。但反正这个假期充裕得很,煲机也好自然听也罢总之这副A8000共计响了约上百小时,低频质感的确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却也属于意料之内的范畴。

这副已进入万全状态、由KANN CUBE单端高增益驱动的A8000所呈现出的低频质感是比较理性、自然的类型,与混响极为丰满的Piano Forte系列完全不可比,但也不像起初那般紧涩,算是无功亦无过……是的,费挺大劲为的就是让它的低频进入旗舰耳塞的正常状态,但前后对比下来这个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可如果这样仍不能让你满意、或者你实在懒得折腾,还有条“捷径”可走:尝试更换尺码小一些的耳塞套、将耳机塞到底,这样一来低频的改善远比煲机立竿见影得多,对驱动力的需要也会有所放宽,但要略微牺牲佩戴舒适度。

A8000的中频部分对驱动力倒是没有太过分的需求,不会因驱动力改变而发生太明显的变化。与驱动完全的低频部分类似,A8000的中频总体也是理性持重的风格,其与自家凭借中频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LAB II、F7200等型号也存在较大出入。这个结象较小、人声位置较近、密度不错但不是特别高的中频不太好拿final既有产品来类比,倒是官方这张图形容得很贴切——A800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调校介乎D8000和D8000 Pro之间、追求大气全面的产品,它的人声没有D8000结象靠下的毛病、鲜活感好得多,但又不似D8000 Pro那么饱满抓耳,低频也是同样守序持重的风格。

A8000.png

不过A8000明亮的高频可不是D8000与D8000 Pro取折衷的产物,其也是一耳朵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A8000的高频具备非常清晰锐利的线条感,明快扎实利落泛音丰足,虽然远没有自家的FI-BA-SS那么夸张,其高频表现力在旗舰耳塞中也很出彩的。

如此一来也造成了A8000第二个略棘手的问题:它的齿音部分没怎么抑制过。对于品质优秀的录音来说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齿音稍多一点也未必会刺耳。可对于劣质录音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就比较要命,歌手的齿音、金属乐器等对应频段的声音因为录制质量不佳会变得碎糟糟。低劣的录音质量在二次元音乐中尤其常见,A8000的音色特点会突出劣质录音的问题令其格外不耐听。

DSC_1785.jpg

而解决办法嘛,除了远离糟心的劣质录音外,跟解决低频不足时一样,换小号耳塞套将耳机完全戴严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至于换一台音色很厚很散的播放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对策我不是很推荐,因为在解决齿音略多困扰的同时也会抹掉A8000的其它优点。

出众的声场表现是A8000另一大优势,这对于打造过注重空间感塑造的LAB II、Piano Forte系列等产品的final属于传统艺能环节,但实现路径又截然不同。A8000出色的分离度赋予其良好的声场广度和优秀的层次感,音乐中的各个元素方位感自然舒展,虽然做不到LAB II那种依靠充足混响达成的环绕感,但在常规类型的旗舰耳塞中其声场表现是颇为拔尖的。配合优秀的动态表现,A8000对交响乐的演绎水准明显优于同价位的大多数竞品。

DSC_1764.jpg

总结下A8000的声音,这是一副低频和中频部分取向理性中庸自然,以高频和空间感表现见长的旗舰耳塞。A8000自身的优点和“问题”决定了它对于优质录音具备令人兴奋的表现力、相应地对劣质录音的包容性则并不怎么好(这一点可以说是很多final耳机的共性),音乐类型倒是不挑剔,毕竟这是一副整体比较均衡持重、讲求自然的耳塞。

关于“问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我在上文中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通过更换较小的耳塞套、更深入地佩戴能够明显缓解低频不足和齿音突出的情况,对播放器和录音的要求都会有所降低——事实上这本就应该是正确的用法。至于我为什么如此肯定这样戴才是对的,因为此时的声场构造尤其人声位置也会更加自然。而我并不完全推荐这样用的原因在于,哪怕我的耳廓和耳洞尺寸并不算小,也必须在使用最小号耳塞套时才能保证深入佩戴不会对耳道造成明显的压迫感,并且外壳尾部的棱角可能会接触到耳廓,对于耳朵比我小的用户来说舒适度可能不会特别友好。

顺便一提,部分人试听A8000的印象是“没低频”、“高频尖锐刺耳”以及“佩戴非常舒服”,十有八九是没有正确佩戴,建议有机会重新听一下——当然了,我觉得final不能把这口锅推给消费者,Campfire Audio那样的欧美牌子做出大码产品还算能理解,你可是个亚洲品牌呢。

DSC_1770.jpg

这是近一年我从开始听到成文全过程中试听时间最久的一篇评测(实打实地听的时间,可不是拖稿天数),因为总会听着听着就获得新发现、认识到自己之前“方向错了”。就最终印象来说我无疑是非常喜欢A8000的,哪怕这副final耳机的声音面貌与当初吸引我的那个final已经不可同日而语,A8000所表现出的细尾社长治下的“新final”仍令我深深着迷。

正如final官方对A8000的形容,它是一副几乎综合了D8000与D8000 Pro长项的、能够适应广泛音乐类型的耳塞(虽然它比D8000便宜,耳塞和头戴式耳机的成本终究不可比),外观、包装以及配件设计也比较内敛。这跟过去那个追求独特设计与个性音色、令路人一脸不解的final相比显得亲和很多,今天的final在继承了优秀的设计功底与产品质感同时,还尝试以较为大众化的路线让更多消费者认识自己,并且频秀肌肉、推出一个又一个硬实力令人惊叹的产品、探索新的技术可能,真正的高颜值学霸谁不爱呢?不就14000块嘛,不用下次,这一次我就支——

——等一下,我找大统领要MCN工资去。

文章仅代表作者:斗室听澜 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0)

暂时没有评论